智能压实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关键参数解析
沥青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多样,其中施工质量是重要影响因素。路面压实效果直接决定了路面的质量与耐久性能,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关键工序。然而,传统压实施工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对压实速度、碾压遍数、作业区域及压实度等关键指标缺乏实时监测与记录,受人为因素影响显著。在能见度不佳条件下,易出现漏压或过压区域,导致压实不均匀,严重影响施工质量。更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方法仅在压实完成后通过钻孔取芯检测密度,属于事后质量控制,一旦发现问题需返工重铺,造成大量材料浪费。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借鉴已在铁路路基、公路路基、机场及大坝工程中成功应用的智能压实监控系统,将其引入沥青路面压实质量控制领域。

系统工作原理
智能压实监控系统集成GNSS定位模块,通过网络RTK技术精确获取压路机的实时三维坐标;采用微机电传感器持续监测压路机的振动状态;同时配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沥青路面压实温度。所有采集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或现场无线网络传输至远程或现场数据中心。服务器实时分析当前工作面的压实状态,车载终端与监控终端可随时向服务器请求获取压实状态与结果。操作人员与质量监管人员通过终端设备的信息交互,无缝融入压实作业监控流程,实时掌握压实状态与施工效果。
关键监控参数
该系统可对沥青路面压实过程中的碾压遍数、行进速度、振动状态与摊铺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全程监控,并通过车载终端实时显示,实现对压实质量的全面过程控制。
碾压遍数是沥青路面施工中最重要的监控指标之一。标准压实流程包括初压、复压与终压三个阶段。施工前,系统将录入通过试验段确定的各阶段碾压遍数。施工过程中,每当压路机经过同一位置,系统自动累加碾压计数。监控终端以不同颜色区分各区域的碾压遍数,实时标识未达要求的漏压区段。
碾压速度对压实效果具有显著影响。速度过快会导致振动作用时间不足,易形成表面波纹;速度过慢虽能提升压实厚度与质量,但会降低作业效率。传统施工依赖操作人员经验控制车速,而智能系统可实时显示压路机行进速度,使操作人员能够精准调节并保持最佳碾压速度。
碾压振动状态包括频率与振幅两个核心参数。振动频率指单位时间内钢轮的冲击次数,振幅则为钢轮轴的最大运动距离。不同的频率与振幅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压实效果,需根据材料特性进行合理选择。
温度是影响沥青混合料压实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段铺筑可确定各压实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并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把控,从而确保沥青路面的压实度与长期使用性能。
返回顶部